2014 年 12 月 18 日,陈某向阿 X 龙公司出具了一份意义深远的《承诺书》。其中明确写道:“今向阿 X 龙公司张 X 良承诺那图尔的项目合作 200 美金/㎡的股份如在 2015 年 4 月份不能开工,我退还投资全额及相应费用。”这份承诺书上,既有陈某个人的签名,还加盖了澳 X 公司的公章。这一文件的诞生,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为后续的纷争埋下了伏笔。
事与愿违,项目未能按照预期在 2015 年 4 月开工。当阿 X 龙公司依据承诺书要求返还投资款时,一场激烈的法律争议就此展开。陈某坚称,自己作为澳 X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签字行为属于职务行为,还款的责任理应由公司来承担,而非他个人。然而,这一主张在法律的天平上,并未得到轻易的认可。
文义解释的关键作用 法院在审理此案时,首先遵循合同解释的基本原则——文义解释优先。从《承诺书》的字面意思深入剖析,“我退还投资款”这一表述中,“我”所明确指向的,正是陈某本人,而非澳 X 公司。这种基于文字本身的精准解读,为案件的判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签字效力的细致区分 虽然在这份文件上加盖了公司的公章,但不可忽视的是,陈某在落款处是以个人名义签名,并且并未注明“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这一细节与常见的“公司 + 法定代表人”双签模式存在着本质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法律层面上,成为了判定责任归属的重要依据。
举证责任的严格规则 陈某主张其签字行为是职务行为,但遗憾的是,他未能提供充分且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其签字时明确代表了公司的意志。诸如董事会决议、授权文件等能够直接证明公司意志的关键证据的缺失,使得陈某不得不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最终,法院经过全面而严谨的审理,判决陈某承担还款的责任。
签字身份明确的重要性 在商业活动中,代表公司签字是一项严肃且关键的行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当代表公司签字时,务必规范地注明“法定代表人”身份。同时,建议采用“公司公章 + 法定代表人签字”的双重确认方式。这种严谨的操作模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明确签字行为的性质,确保公司与个人的责任清晰划分。
承诺表述清晰的必要性 承诺的表述应当力求清晰、准确,避免使用“我”等模糊主体的表述。在撰写承诺内容时,应明确写明“本公司承诺”或“本人承诺” 。这样的明确表述,能够有效避免因主体模糊而引发的法律纠纷,使承诺的责任主体一目了然。
重大承诺留痕的意义 对于公司而言,对外做出的重大承诺应当妥善保存相关的决策文件。这些文件不仅是公司决策过程的记录,更是在面临法律纠纷时,证明公司意志和行为的重要证据。而对于个人提供担保的情况,建议要求公司出具书面授权,以确保个人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这起案件犹如一面镜子,再次为企业经营者敲响了警钟。法律文书上的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签署重要文件时,都必须以高度的审慎态度,明确责任主体,精心雕琢每一个条款,避免因表述不清而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之中。只有如此,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稳健前行,有效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实务具有高度的个案差异性,文中所阐述的观点可能会因法律的更新、地域的差异或具体情节的变化而失去效力。倘若您在实际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务必向执业律师进行咨询,并提供完整的案件细节,以获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